2025年5月11日,天津市和平区团属活动中心的48名小学生在劳动学院7位老师和1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关于农耕的探秘之旅。
图1 二十节气与农业与基地建设及发展
活动中,基地老师首先带领大家来到二十四节气展区,为大家讲述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发展以及与农耕的关系。紧接着了解基地的发展历史以及田间作物类别,近距离感受各种农作物的神奇之处。通过传统农具的体验,孩子们对于农耕的发展,粮食的生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理解。
图2 认识小麦、燕麦、韭菜与项目调查及植物标本制作
随后开展韭菜与小麦、燕麦的辨识活动和无土栽培——樱桃小萝卜种植活动,基地老师带着孩子们穿梭在麦田里和韭菜园,仔细观察三种作物的区别;大学生志愿者手把手帮助小朋友们制作作物标本、种植樱桃萝卜,孩子们拿着自己的“艺术品”,脸上洋溢出收获满满的笑容。
图3 传统农具的认识及体验与基质栽培
活动最后,组织小朋友品尝了基地自产玉米制作的爆米花,通过一上午的农耕学习与实践体验,爆米花显得格外香甜,小朋友们必将更能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
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让大家对农耕文化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进一步激发出热爱农耕的情怀,提升了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未来,劳动学院将继续发挥科普基地的功能作用,开展公益研学科普活动,通过打造“文化学习+实践体验”的模式,引导公众从“旁观者”变“行动者”,争做农事劳动的“体验者”、农耕文化的“传播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推动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农耕精神,提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