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深耕育桃李,护理薪火映初心。时值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大健康学院护理系以学术为舟、以使命为帆,打造学术盛宴献礼双秩华章。5月7日下午2点,由校庆学术活动组主办、大健康学院护理系承办的第七场学术讲座在理工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次讲座以“护理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生培养与思考”为主题,特邀天津护理学会理事、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泰达医院副院长孙艳玲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大健康学院护理系主任杨新月、副主任顾红霞、副主任邢冬婕以及护理系全体教师和护理学专业2022级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护理系副主任邢冬婕主持。

孙艳玲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高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艰苦性,指出护理工作绝非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由高尚的职业精神、精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持之以恒的劳动奉献共同支撑起来的。她引用了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名言,进一步阐述了护理职业的神圣与崇高。
讲座回顾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从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教育列为中等专业教育,到如今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开设,护理教育层次不断提升。同时,孙教授也指出了当前护理学科面临的挑战,包括护理人才结构的调整、护理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护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的丰富等。
孙艳玲教授详细介绍了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概念及培养方法。她指出,护理岗位胜任力是护理人员在相应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工作并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潜在、深层次特征。培养护理岗位胜任力需注重职业素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孙艳玲教授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和科普创新等方式,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讲座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标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迎接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工作任务,并且对未来护理职业生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适逢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前夕,为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让青春在守护生命的征程中绽放光芒,由护理系教师孙静怡带领全体师生宣誓!
杨新月主任代表学院向孙艳玲教授颁发了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兼职教授的聘书。
专家简介:
孙艳玲,硕士生导师,天津市泰达医院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首届“百名护理精锐”、中国护士志愿精神魅力奖、精神贡献奖。中华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天津市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健康科普专家、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天津市滨海新区重点学科带头人、天津市滨海新区医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滨海新区医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医疗机构审批专家。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10项,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