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举办《微观经济学》教学安排与目标达成 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9-26浏览次数:

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经济学院“从廿年到卅年”系列教学研讨会第二讲于2025年9月24日在教师发展中心明德坊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由经济学院万波琴老师主讲,聚焦《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围绕教学安排优化与教学目标达成展开深度交流。

会上,万波琴老师详细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考核”四大核心维度为框架,系统分享《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思路。在教学目标层面,课程团队基于学生认知特点、课程专业属性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既注重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扎实传递,也强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更融入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塑造。

在教学内容重构上,课程团队打破传统教材局限,通过“删繁就简、补新强实”的方式优化内容体系:一方面剔除冗余理论推导,聚焦核心知识点;另一方面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环节,并同步建立“中国案例库”。其中,“把政府的钱袋子变成百姓的好日子”等鲜活案例,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引领其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专业学习”与“价值认同”的同频共振。

教学过程创新是本次分享的重点。课程团队打造“线上线下结合+O-AMAS有效教学”双轨模式,实现教学全流程闭环衔接: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推送慕课资源与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构建知识框架;课中以案例研讨、互动探究为核心,依托O-AMAS模式开展师生问答、小组汇报、主题辩论赛等多样化活动,师生协作突破“市场均衡”“垄断竞争”等核心重难点;课后通过分层作业、实践项目(如“区域市场价格波动调研),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

教学考核环节,课程团队实施“三结合”评价体系:融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于一体,平时成绩(40%)涵盖线上学习进度、课堂互动表现、实践报告质量等维度,期末考试(60%)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融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于一体,既依托平台数据追踪学习轨迹,也通过课堂观察、小组点评记录学习状态;融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于一体,增设“经济现象分析报告”等实践类考核内容。为精准评估教学目标达成度,课程团队通过学生匿名评价问卷、教师教学反思自评等方式开展双向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知识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制度认同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少数学生成绩滞后的问题,这一现象也引发与会教师对教学“托底”策略的重点探讨。

研讨互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议题各抒己见,针对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难点展开热烈交流:

1.针对“线上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米岩老师率先提出疑问,万波琴老师分享实践经验:课程团队建立“线上学习积分奖励制度”,将学习通平台的视频观看完成率、章节测试正确率、讨论区发言质量等行为量化为积分,积分不仅计入平时成绩,排名前20%的学生还可获得专业书籍、学习工具等奖励,有效激发学生线上学习主动性。

2.围绕“低分学生帮扶”,米岩老师还强调了教学“托底”的重要性。邱晓伟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也提出建议:课程初期应放缓教学节奏,为学生预留知识理解与适应的缓冲期,避免因初期学习受挫产生厌学情绪;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坐前排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等激励措施,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与参与度,该方法已在其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3.针对“学生课堂讨论参与度低”的问题,赵月老师提出困惑后,张娜老师分享解决方案:考虑到部分学生因害羞、紧张不愿当众发言,可通过学习通平台实时发布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以线上留言、匿名评论的方式参与互动,既能降低学生表达顾虑,也能收集更多元的观点,显著提升讨论效果。

4.关于“教学案例时长把控”,李大禹老师提出疑问,金微微老师结合案例教学场景给出建议:案例时长需根据使用目的灵活调整——作为课堂导入的案例宜控制在3分钟内,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出核心问题;作为课中理论应用的范例,时长可设为5-8分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作为深度研讨的素材,可适当延长至 10-15分钟,预留充足时间开展小组讨论与观点碰撞。

5.针对“教学内容深度平衡”,李可非老师提出《微观经济学》中“证券投资”章节的教学难题:内容讲浅易与银行、会计等课程重复,讲深则因公式推导复杂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米岩老师建议:通过加强教研室集体备课,明确各课程在“证券投资”相关内容的教学边界、重点方向,避免知识点重复讲授,同时结合学生专业基础设计分层教学内容,兼顾“基础掌握”与“深度拓展”。

本次研讨会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经验分享——问题研讨——策略共建”的模式,形成多项可落地的教学优化共识,为《微观经济学》及相关经济类课程的建设与创新提供了清晰思路。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济人才筑牢课程教学根基。

最新动态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