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的痛点难题,进一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2025年11月5日经济学院“从廿年到卅年”系列教学研讨会第五期于教师发展中心明德坊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赵超侠老师主讲,米岩老师随后交流毕业论文指导心得,聚焦毕业论文指导的流程化管理和质量保障的主题,围绕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开展专项优化,创新构建流程化管理体系与全周期质量保障机制展开研讨。
聚焦痛点:精准剖析师生面临的核心难题;研讨会伊始,赵超侠老师以 “毕业论文指导现状与痛点” 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层面,时间规划混乱导致 “前期拖延、后期赶工”,学术能力薄弱使得选题、框架搭建及文献分析受阻,加之与导师沟通不及时造成问题堆积,成为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师层面,不同教师对论文内容要求的差异让学生无所适从,且缺乏统一质量评估节点,尤其给新教师带来质量把控难题。这些痛点的深入剖析,为后续探讨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也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进一步明确了此次研讨会需重点突破的方向。
分享方案:流程化管理与全周期保障双管齐下;针对梳理出的痛点,详细介绍了学院构建的 “流程化管理体系”。该体系将毕业论文指导拆解为三大阶段:前期(大三下)明确规范、双向匹配师生,1-2个月完成任务书与开题;中期推行“双周汇报+月例会”,导师及时反馈指导;后期按“初稿-修改定终稿-查重(<30%)-答辩-终检(<30%)”闭环推进。保障上覆盖三维度:标准端统一评分并培训,过程端以《指导教师记录表》跟踪进度,结果端严把答辩准入与终检细节。同时明确任务书日程统一、材料题目一致等注意事项,为指导工作提供清晰指引。
经验交流:共促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质;在经验分享环节,米老师结合自身带学生毕业设计的经历,从师生沟通技巧、个性化指导方法、论文质量把控细节等方面展开交流。米老师提到,毕业论文也是一门课,指导老师也要做好学情分析,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能力,而非直接修改论文内容。其分享的实用经验获得了在场教师的广泛认可,大家围绕 “怎样减少后期修改成本”“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以及优秀率”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多项共识。
此次研讨会通过痛点剖析、方案分享与经验交流,为经济学院进一步优化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流程化管理有效解决 “效率问题”,全周期质量保障切实破解 “规范问题”,后续经济学院将持续完善相关机制,力争实现毕业论文优秀率提升、装订材料 “0 改动” 的目标,最终达成学生学术能力提升、教师指导效率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的三方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