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基本信息
1.团队名称:悦享 AI 项目团队
2.项目名称:悦享 AI— 智能对话生成系统
3.所属领域:信息技术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人工智能应用
4.项目简介:聚焦 AIGC 多模态技术研发,致力于突破跨模态对齐、算力与伦理瓶颈,构建轻量化框架及动态审查机制。通过 Transformer + 神经符号引擎实现技术创新,赋能教育、工业、创意等领域,提供智能文档、多模态搜索及公共治理方案,推动产业升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图 1 悦享AI
二、团队成员
1.郑宇:团队负责人,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3级学生。
2.杨亮:团队成员,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专业22级学生.
3.梁家辉:团队成员,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2级学生。
4.张慧婷:团队成员,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3级学生。
5.占明震:团队成员,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3级学生。
6.邓倩雯:团队成员,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3级学生。
7.张子瑶:团队成员,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3级学生。
8.邢志鑫:团队成员,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2级学生。
三、项目经历
1.2024年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选拔赛)
参赛作品《灵动AI—多功能AIGC智能平台》获二等奖,验证AI在文本创作、图像生成领域的技术突破。
2.“中银杯”第十一届天津青年创青春大赛
参赛作品《灵动AI—多功能AIGC智能平台》获银奖,展现项目商业化潜力与社会服务价值。
3.2024年中软卓越杯技术大赛“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挑战赛”
参赛作品《智能AI医疗助手》获优秀奖,通过整合医疗健康大模型于多渠道交互技术,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精准医疗咨询及多角色服务管理。
4.第十八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赛作品《悦享AI—多功能AIGC智能平台》,提出分层生成技术降低算力58%,EdgeAI框架实现终端500ms低延迟部署,构建动态伦理审查+数字水印10维评估体系。
5.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申报作品《智耕入秧—对于传统入秧方式的改进外设系统》市级立项,旨在通过模块化设计在现有插秧机上增加独立入秧系统模块,实现秧苗自动定位、分离与输送,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四、项目特色
1. 技术优势:
国内首个搭载 MoE(专家混合模型)架构的 C 端免费大语言模型,提升复杂任务处理效率与响应速度。
支持 100K 超长上下文窗口,可处理超 15 万字文本对话,适配长篇内容生成与分析。
多模态能力覆盖文生图、图文对话、视频生成,文本 - 图像 - 视频协同生成效率提升 5 倍,细节精度达专业水准。
2. 创新亮点:
分层生成技术降低算力消耗 58%,轻量化单图驱动场景生成使模型参数量减少 30%,推理达毫秒级。
动态伦理审查系统结合数字水印,构建内容安全评估体系,原创性达 98.7%,解决版权与伦理风险。
AI 搜索引擎支持学术科研类搜索,结果自动整理为脑图和大纲,界面采用极简主义设计,交互效率提升 40%。
图 2 悦享AI的多模态大模型
3. 团队文化:
以 “技术创新驱动社会价值” 为核心,强调跨学科协作与科研严谨性。推荐专家评价:“团队技术路线清晰,创新点明确,硬件与软件实现逻辑严谨,展现扎实技术能力”。团队坚持开放生态理念,平台向 PC 端用户免费开放,降低 AI 技术使用门槛。未来将深化情感认知建模与跨学科治理,推动 AI 向价值驱动跃迁,助力多行业数字化转型。